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少陰腎經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[足少陰腎經](/dic/18677)病,是指足少陰腎經所發生的病候。《靈樞.經脈》載:「腎足少陰之脈……是動則病:飢不欲食,面如漆柴,咳唾則有血,喝喝而喘,坐而欲起,目(目巟)(目巟)如無見,心如懸,若飢狀,氣不足則善恐,心惕惕如人將捕之,是為骨厥。是主腎所生病者:口熱舌乾,咽腫,上氣,嗌乾及痛,煩心,心痛,黃疸,腸澼,脊股內後廉痛,痿,厥,嗜卧,足下熱而痛。」
本經主要病癥為:
- 面黑,氣短,唾血,眼花,心悸,驚惕,黃疸,泄瀉,口熱,舌乾,咽腫,咽峽乾痛,腰脊及股內後側痛,痿軟,厥逆,喜卧,足心熱。
足少陰腎經病的病因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先天不足:腎主藏精,主生殖,先天不足,腎精虧虛,則可導致本經病變。
- 後天失養:腎主水,主納氣,後天飲食不節,勞倦過度,可導致腎精虧虛,水液失調,氣血失和,而發為本經病變。
- 外邪侵襲:外邪侵襲人體,如風寒濕邪侵襲足少陰腎經,可導致本經病變。
- 情志不遂:情志不遂,可導致肝氣鬱結,肝腎失調,而發為本經病變。
足少陰腎經病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- 面色晦暗,或面色黑,或面色浮腫。
- 氣短,呼吸不暢。
- 咳嗽,痰中帶血。
- 眼花,視物不清。
- 心悸,心慌,胸悶。
- 驚惕不安,恐懼不安。
- 黃疸,小便黃,大便溏泄。
- 腰膝酸軟,腿腳無力。
- 口乾舌燥,咽喉腫痛。
- 嗜卧,不思飲食。
- 足心熱,足底疼痛。
足少陰腎經病的治療,主要以補腎益精,滋陰降火為主。可選用六味地黃丸、知柏地黃丸、金匱腎氣丸等中成藥治療。
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中醫外治法治療。
足少陰腎經病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- 平時注意飲食調養,多吃些具有補腎益精作用的食物,如黑豆、黑芝麻、核桃、山藥、枸杞子等。
-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進行健康體檢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