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少陰之本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足少陰之本

定義與經絡定位
「足少陰之本」為中醫經絡理論中,足少陰腎經經氣之根本所在,屬「標本理論」重要組成部分。根據《靈樞·衛氣》記載,足少陰腎經「本」位於足心湧泉穴(《類經》註解),或延伸至內踝下緣(《黃帝內經太素》所述),為腎經原氣發源與輸注之樞紐,與「標」(背部腎俞穴或舌下廉泉穴)相應,構成經氣循行「根結」關係。

生理與病理意義

  1. 經氣始發:足少陰腎經起於小趾下,斜走足心湧泉,此處為「本」,主司腎經原動力,與先天之精密切相關,影響生長發育、生殖機能及水液代謝。
  2. 病候關聯:若「本」部經氣虛衰,可現腰膝痠軟、耳鳴遺精、足心熱痛等症;實證則見足跟腫痛、小便淋瀝,反映腎經氣血失調。
  3. 診療應用:針灸臨床常取湧泉穴滋腎陰、引火歸元,或灸內踝下照海穴調理腎氣,皆基於「治本」原則。

理論延伸

  • 與標本關係:「本」為經氣之基,「標」為經氣之末,二者通過經脈相貫,如《難經》強調「腎間動氣為五臟六腑之本」,足少陰「本」部亦統攝三焦原氣。
  • 與他經互動:足少陰與足太陽膀胱經相表裏,「本」部失衡可波及膀胱經,引發癃閉、遺尿等症,體現經絡整體觀。

古籍考據

  • 《靈樞·根結》:「少陰根於湧泉,結於廉泉。」
  • 《針灸甲乙經》:「腎出湧泉……足心也。」

此理論深化了對腎經循行與功能的認識,為辨證施治提供核心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