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太陽標本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足太陽標本

足太陽標本為十二經標本之一,出自《靈樞·衛氣》,主要論述足太陽膀胱經的「本」與「標」的具體位置及其生理聯繫。

足太陽之本

《靈樞》記載:「足太陽之本,在跟以上五寸中。」此處「跟以上五寸」歷代醫家多認為指「附陽穴」。附陽穴位於外踝上三寸,而「跟上五寸」的計算方式,是從足跟底部向上量取五寸,相當於外踝下二寸加外踝上三寸,故實際對應附陽穴。

附陽穴屬足太陽膀胱經,為陽蹻脈之郄穴,具有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的作用,臨床常用於治療下肢痿痹、腰腿疼痛等症。

足太陽之標

《靈樞》云:「標在兩絡命門。命門者,目也。」「兩絡命門」指左右兩側的睛明穴。睛明穴位於目內眥,為足太陽膀胱經的起始穴,亦為手足太陽、足陽明、陰蹻、陽蹻五脈之交會穴。

楊上善在《黃帝內經太素》中進一步解釋:「腎為命門,上通太陽於目,故目為命門。」此說法體現了中醫「經絡相貫,臟腑相聯」的整體觀。足太陽膀胱經與腎相表裏,而腎藏精,主生殖與生長發育,其精氣上注於目,故目被稱為「命門」。

經絡聯繫與生理意義

足太陽膀胱經的「本」在附陽穴,象徵經氣的根本來源;「標」在睛明穴,反映經氣的終末輸布。此標本理論不僅說明經脈氣血的運行方向,亦體現了經脈與臟腑、官竅的密切聯繫。

在臨床應用上,調理足太陽標本(如針灸附陽、睛明等穴)可調節膀胱經氣血,治療相關病症,如目疾、頭痛、項強及下肢經絡阻滯等。

參考文獻

  1. 《靈樞·衛氣》
  2. 楊上善《黃帝內經太素》
  3. 馬元台《靈樞注證發微》

(以上內容基於古籍記載及中醫經絡理論整理,供學術參考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