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太陽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足太陽瘧
病名,屬六經瘧之一,為瘧邪侵襲足太陽膀胱經所致。《素問·刺瘧篇》載其典型症狀:「足太陽之瘧,令人腰痛頭重,寒從背起,先寒後熱,熇熇暍暍然,熱止汗出,難已。」此病以太陽經循行部位之證候為特徵,並伴隨瘧疾特有的寒熱往來表現。
病因病機
足太陽膀胱經主一身之表,為六經藩籬。瘧邪客於太陽,正邪交爭於經脈,導致營衛失和,陽氣被遏。初起邪鬱肌表,故見「寒從背起」;繼而邪正交爭劇烈,則轉為「熇熇暍暍然」之壯熱;熱退後氣陰兩傷,汗出不止,故病程纏綿「難已」。
臨床表現
- 經脈所過之症:足太陽經循行於頭項腰背,故見「腰痛頭重」,痛感多沿脊柱兩側向下放射。
- 寒熱特徵:先惡寒戰慄,後高熱煩渴(熇熇為熱盛狀,暍暍為氣促貌),熱退時大汗淋漓。
- 病程特點:因太陽經氣虛弱,汗出後正氣難復,較其他瘧疾更易遷延不愈。
治法與刺灸
《內經》提出「刺郄中出血」,即取委中穴(膀胱經合穴,別名郄中)放血,以瀉太陽經鬱熱。後世醫家補充:
- 針灸:可加刺大椎、風門等穴,助解表祛邪。
- 方藥:若兼表證,可用柴胡桂枝湯調和營衛;熱盛者酌加石膏、知母清泄陽明。
鑒別要點
與少陽瘧(寒熱往來、口苦咽乾)、陽明瘧(熱多寒少、口渴引飲)不同,足太陽瘧以「頭重腰背寒」為辨證關鍵,屬三陽瘧中偏表寒者。
(按:此症載於《素問》「六經瘧」體系,後世歸類於「經絡瘧」範疇,與五臟瘧並論,為中醫瘧疾分型之重要理論基礎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