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太陽之本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足太陽之本

足太陽之本,乃足太陽膀胱經經氣之起始處,為經絡理論中「標本」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中醫認為,十二經脈皆有「標」與「本」之分,其中「本」為經氣根本之所出,多位於四肢末端或特定穴位,而「標」則為經氣所歸之處,多分布於頭面軀幹。足太陽膀胱經之「本」,主要位於足部,具體而言,在《靈樞·衛氣》中記載:「足太陽之本,在跟以上五寸中」,即崑崙穴附近,此處為足太陽經氣匯聚與發源之要地。

足太陽膀胱經為人體最長之經脈,循行於背部,主一身之表陽,與足少陰腎經相表裏。其經氣自「本」而出,沿下肢外側後緣上行,貫穿腰背,上達頭目,最終交於足少陰。此經不僅主司水液代謝,亦與外邪侵襲、筋骨疼痛等病症密切相關。臨床上,若足太陽之本處經氣失調,可表現為足跟痛、腰脊強直、頭項不舒等症,針灸或推拿崑崙等穴,可調和本經氣血,疏通陽氣之樞紐。

此外,足太陽標本理論在針灸治療中具指導意義,強調「治本以調標」。通過刺激經氣根本,可遠端調治頭面、五官及內臟疾患,體現中醫「上病下取」的整體觀。此理論亦與「根結」「氣街」等學說相呼應,共同構築經絡系統的立體聯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