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陽明絡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足陽明絡脈
足陽明絡脈為十五絡脈之一,屬足陽明胃經之別絡,其脈氣主要分布於下肢及頭頸部,與脾胃功能及氣血運行密切相關。
絡脈循行
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:「足陽明之別,名曰豐隆,去踝八寸,別走太陰;其別者,循脛骨外廉,上絡頭項,合諸經之氣,下絡喉嗌。」此絡脈起於外踝上八寸之豐隆穴,分出兩支:
- 主支:向內側行走,與足太陰脾經相銜接,溝通陰陽表裡兩經之氣血。
- 支絡:沿脛骨外緣上行,經下肢外側至頭項部,與諸經脈氣相會合,再下行聯絡喉嚨及咽峽部,調節頭面與咽喉之氣機。
生理功能
足陽明絡脈具有協調陰陽、統絡氣血之作用:
- 溝通表裡:通過豐隆穴與足太陰脾經相連,調和脾胃功能,助運化水穀精微。
- 上絡頭項:匯聚諸經之氣於頭部,影響神志及感官功能。
- 下絡喉嗌:調節咽喉氣機,與發聲、吞咽密切相關。
病候表現
此絡脈病變可分虛實兩證:
- 實證:陽明氣血壅滯,多見狂躁、癲疾等陽熱亢盛之症。
- 虛證:絡脈失養,可見足脛肌肉萎弱無力、弛緩不收;若脈氣上逆,則咽喉腫痛、突然失音。
臨床應用
豐隆穴為此絡脈之關鍵穴位,具化痰濁、通經絡之效,常用於治療痰濕內阻、癲狂、下肢痿痹及咽喉病症。其上行支絡與頭項部疾患相關,如頭痛、眩暈等,亦可通過調理此絡以疏導氣機。
足陽明絡脈體現了經絡系統「縱橫交錯,內外聯屬」的特性,對理解脾胃與頭面、肢體的生理病理聯繫具有重要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