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陽明胃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足陽明胃經

足陽明胃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。根據《靈樞.經脈》的記載,足陽明胃經起點位於鼻翼交頞中,經過鼻外側,穿過上齒中,再從嘴脣的兩側環繞,最後交匯於任脈的承漿穴。接著,它會沿著下頜的後下方出現在大迎穴,然後經過耳前,再從鬢髮邊際抵達額前。此外,足陽明胃經還會發出一條支脈,從大迎穴前方直下到人迎穴,然後沿著喉嚨進入鎖骨上窩,貫穿膈肌,最後進入胃腑並與脾臟相連。此外,該經還有一條主幹從鎖骨上窩向下,通過乳部內側來到腹股溝部。另外,該經還分為多個分支,從胃下口的幽門部開始,進入腹內,最後合流至氣街與主幹連接。主幹在大腿前方的髀關、伏兔部、膝臏中進一步下行,然後沿著脛骨外側向足揹走,在中趾內側進入終端(厲兌)。還有一條支脈從膝下3寸(足三里)處分出,向下到中趾外側。另外一條支脈從足背部分出,走向足大趾的內側端(隱白),並與足太陰脾經相連。

當足陽明胃經發生病變時,常表現為灑灑惡寒、面色發黑、發狂、腹脹、鼻塞、出血、口乾、頸腫、喉痛,以及胸部、乳房、大腿、脛骨外側和足背部等經脈經過的位置出現疼痛,還有食物難以消化或消化不良、飢餓感等症狀。
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