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陽明胃經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足陽明胃經病,是指足陽明胃經所發生的病候。《靈樞.經脈》載:「胃足陽明之脈……是動則病:灑灑振寒,善呻,數欠,顏黑,病至則惡人與火,聞木聲則惕然而驚,心欲動,獨閉戶塞牖而處,甚則欲上高而歌,棄衣而走,賁響腹脹,是為骭厥。是主血所生病者:狂瘧溫淫汗出,鼽衄,口唇胗,頸腫喉痹,大腹水腫,膝臏腫痛,循膺、乳、氣街、股、伏兔、骭外廉、足跗上皆痛,中指不用。氣盛則身以前皆熱,其有餘於胃,則消谷善飢,溺色黃;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慄,胃中寒則脹滿。」又《靈樞.邪氣藏府病形》:「胃病者,腹(月真)脹,胃脘當心而痛,上支兩脅,膈咽不通,食飲不下,取之三里也。」
本經主要病候:寒熱,瘧疾,癲狂,鼻塞,衄血,口,頸腫,喉痛,腹脹滿,胃脘痛,噁心嘔吐,飲食不化或消谷善飢,及經脈所過部腫痛。
足陽明胃經病的病因,主要有外感和內傷兩方面。外感六淫,以風寒為主,可侵犯胃經,引起胃經氣血失調,出現寒熱、瘧疾、癲狂等病證;內傷飲食,過食生冷,或過食肥甘厚味,損傷脾胃,導致胃氣不和,出現胃脘痛、噁心嘔吐、飲食不化等病證;情志不遂,憂思惱怒,肝氣鬱結,橫逆犯胃,可導致胃脘痛、腹脹滿等病證。
足陽明胃經病的治療,以調理脾胃、疏肝理氣為主。可用香砂六君丸、保和丸、四君子湯等方藥治療。此外,還可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按摩等治療方法。
足陽明胃經病的預防,應注意飲食調養,不宜過食生冷、肥甘厚味;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志不遂;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