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陽明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足陽明穴

定位與取穴
足陽明穴屬經外奇穴,最早見於《千金翼方》。據記載,此穴位於「足拇指奇三寸」,「奇」意指趾縫間隙。具體位置有二說:

  1. 主流定位:足背第一、二趾趾縫端直上3寸處,當蹠骨間隙中。
  2. 異說:《針灸經外奇穴圖譜》載,為拇趾尖端(隱白穴附近)直上3寸。

經絡與作用
此穴雖未歸屬正經,但鄰近足陽明胃經(循行於足背二、三趾間),其命名或與胃經氣血調控相關。中醫理論中,陽明經多氣多血,刺激此穴可能影響氣血運行,尤適於下肢痿痹、半身不遂等風邪阻絡證。

操作與應用
傳統以艾灸為主:

  • 艾炷灸:3-5壯。
  • 艾條灸:溫和灸5-10分鐘。
    古籍記載其用於「煨退風半身不遂」,提示對中風後肢體功能障礙或有一定輔助效果。

學理探討
從局部解剖看,穴區分布腓深神經分支及足背動脈,刺激或可調節神經血管功能。中醫視其為「奇穴」,功效常結合臨床經驗,後世針灸學亦納入特定病症配穴範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