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陽明之本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足陽明之本
足陽明之本,乃指足陽明胃經經氣之根本所在,為該經脈氣血生化與輸布之起始處。根據《靈樞·衛氣》所載,足陽明胃經之「本」位於「厲兌」,即足第2趾外側端(距趾甲角0.1寸處),此為經氣所發之源頭,與「標」相呼應,構成經脈氣血運行之根基。
經絡理論中的「本」與「標」
中醫經絡學說中,十二經脈均有「標本」之論,用以闡述經氣上下內外之聯繫。「本」為經氣之根,多位於四肢末端;「標」為經氣之結,多位於頭面軀幹。足陽明胃經之「標」在「人迎」(頸部動脈搏動處),與「厲兌」之「本」上下相應,體現經氣從四肢末端向軀幹頭面輸注的規律。
足陽明胃經的生理特性
足陽明胃經屬陽明經,多氣多血,主受納腐熟水穀,為後天氣血生化之源。其經氣由「厲兌」起始,沿足背向上循行,經膝臏、股部,入屬胃腑,散絡脾臟,再上行至頭面。此經氣之盛衰,直接影響脾胃功能及全身氣血之調和。
臨床意義
「足陽明之本」不僅是經氣起始,亦為診療之要穴。針灸或推拿刺激厲兌穴,可調理胃經氣機,用於治療胃脘脹滿、消化不良、熱病神昏等症,反映「治本以調標」的中醫整體觀。此外,透過「本標相應」理論,可理解頭面疾患(如牙痛、面癱)與下肢穴位之關聯,指導臨床配穴。
與其他理論的關聯
此概念與「根結理論」相輔相成,《靈樞·根結》提及「陽明根於厲兌,結於顙大(頭維穴附近)」,進一步說明經氣從四肢末端(根)至頭胸腹(結)的縱向聯繫,強化經絡系統的整體性與循行規律。
綜上,足陽明之本既是經脈氣血運行之始,亦為中醫辨證施治的重要依據,深刻體現經絡學說中「上下相應,內外互通」的核心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