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足陽明之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足陽明之別
足陽明之別,又稱足陽明絡脈,為中醫經絡學說中十五絡脈之一,首載於《靈樞·經脈》。此絡脈隸屬於足陽明胃經,為其分支脈絡,具有聯絡表裡經脈、調和氣血之功能。
經脈循行
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:「足陽明之別,名曰豐隆,去踝八寸,別走太陰。」意指足陽明絡脈自豐隆穴(位於小腿前外側,外踝尖上八寸,脛骨前緣外二橫指處)分出,向下聯絡足太陰脾經,形成陰陽表裡兩經的溝通橋樑。
生理功能
- 溝通表裡經脈:足陽明胃經屬陽,足太陰脾經屬陰,此絡脈使二者氣血相互灌注,協調脾胃功能。
- 調和氣血:絡脈能疏布氣血至肢體末梢,尤其影響下肢氣血運行。
- 主司實證與虛證:根據《靈樞》所述,此絡脈病變時,實證可見癲狂、喉痹;虛證則為足脛弛緩或肌肉萎縮。
臨床應用
- 豐隆穴為此絡脈之絡穴,是治療痰濕、癲癇、咳嗽之要穴,亦常用於調理脾胃濕濁。
- 絡脈異常可反映胃經與脾經失衡,如胃熱上擾之頭痛,或脾虛濕盛之肢體倦怠。
與經別的區別
需注意「足陽明之別」與「足陽明經別」不同:
- 絡脈主橫向聯繫表裡經,循行較淺;
- 經別則屬縱深分支,深入體腔,加強陰陽經的內在聯繫。
此絡脈體現中醫「經絡相貫,如環無端」之理論,是理解脾胃系統病理與針灸取穴之關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