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卒口僻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卒口僻

卒口僻,又稱口㖞,為中醫證名,指突發性口唇歪斜之病症。此名首見於《靈樞·經筋》,載有:「卒口僻急者,目不合。」意指發病急驟,除口角歪斜外,或伴隨眼瞼閉合不全等症狀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卒口僻多因外邪侵襲經絡,或內傷氣血失調所致,主要與以下機制相關:

  1. 風邪中絡:風為百病之長,善行數變。風邪夾寒、熱之氣侵襲面部陽明、少陽經筋,致使氣血痹阻,經筋失養,肌肉縱緩不收,發為口眼歪斜。
  2. 氣血虛弱:素體氣血不足,或勞倦內傷,致經脈空虛,外邪乘虛而入,絡脈瘀滯而成。
  3. 痰瘀阻絡:痰濕內生或瘀血內停,阻滯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筋肉失於濡潤,遂見口僻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一側口角下垂,偏向健側,患側鼻唇溝變淺,鼓腮漏氣,漱口流水。
  • 兼症:或見同側額紋消失、眼瞼閉合不全(目不合)、流淚,舌苔薄白或薄黃,脈浮緊或弦滑。

辨證分型

  1. 風寒襲絡:發病急驟,面白畏寒,舌淡苔薄白,脈浮緊。
  2. 風熱灼絡:口眼歪斜伴面赤發熱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  3. 氣血瘀阻:病程遷延,面部肌肉僵硬,舌暗或有瘀斑,脈細澀。

治療原則

以祛風通絡、調和氣血為主,佐以疏肝、化痰、活血等法。外治常配合針灸,取陽明、少陽經穴,如地倉、頰車、合谷、太衝等。

此證與中風所致之中樞性面癱有別,後者多伴肢體偏癱、言語蹇澀,而卒口僻病位在經筋,屬外周性病變。歷代醫家如張仲景、孫思邈等,均強調需辨明經絡所屬,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