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卒上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卒上氣
證名,指突然發作之氣喘,屬中醫急症範疇。見於《肘後備急方》,為「卒喘」之別稱。其病機主要與肺氣失調、外感風邪或情志過激相關,屬「暴喘」「喘急」之類。
病因病機
- 肺氣虛實不調:
肺主一身之氣,司呼吸。若肺氣素虛,或實邪壅滯(如痰飲、瘀血),導致氣機升降失常,驟然上逆而發為卒上氣。《諸病源候論·卒上氣候》言:「肺主於氣……氣不宣和則上氣也。」 - 風邪外襲:
風為百病之長,其性善行數變。風邪犯肺,肺失宣肅,氣道痙攣,可猝然發喘。此類多兼見惡寒、鼻塞等表證。 - 情志所傷:
暴怒或憂思過度,肝氣橫逆犯肺,或氣鬱化火,灼傷肺津,致氣機壅塞而卒發上氣。《諸病源候論》提到:「有所怒,則氣卒逆上。」此類常伴胸脅脹滿、面赤等肝鬱化火之象。
證候特點
- 主症:呼吸急促、氣息不續,甚則張口抬肩,不能平臥。
- 兼症:
- 外感者多見咳嗽、痰鳴、惡寒發熱;
- 氣鬱者常見情緒波動後發作,伴胸悶脅痛;
- 若痰熱壅肺,則痰黃黏稠、喉中漉漉有聲。
相關古籍論述
- 《金匱要略》提及「上氣」多與痰飲相關,如「咳逆上氣,喉中水雞聲」,屬痰飲阻肺之射干麻黃湯證。
- 《證治準繩》強調暴喘分虛實,實者多因邪閉氣道,虛者責之肺腎氣虛。
辨證要點
卒上氣需分虛實:
- 實證:起病急驟,喘聲高亢,脈象浮緊或弦滑,多因外邪、痰火、氣逆所致。
- 虛證:喘促短氣,聲低息微,脈沉細弱,常見於久病肺腎兩虛者。
此證與現代醫學「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」「心源性哮喘」等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治療首重辨明病因,或宣肺散邪,或降氣平喘,或疏肝解鬱,隨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