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卒心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卒心痛

證名,指突然發作的心痛,屬中醫心系病證範疇。其病因多與臟腑虛弱、外邪侵襲手少陰心經有關,導致心脈氣血驟然閉阻,發為劇痛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臟腑虛弱:心氣不足或心陽虧虛,正氣內虛,無力抵禦外邪,致使邪氣乘虛而入,痹阻心絡。
  2. 外邪侵襲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熱等邪氣客於手少陰心經,尤以寒邪與熱邪為常見。
    • 寒邪凝滯:寒性收引,客於心脈,使氣血凝澀不通,發為猝然心痛,痛如絞緊,伴畏寒肢冷。
    • 熱邪擾心:心火亢盛或外感熱邪內傳,熱壅血脈,灼傷津液,致氣血逆亂而痛,症見心痛如灼,煩躁口乾。
  3. 情志內傷:憂思悲恐等情志過極,氣機鬱滯,心脈失暢,亦可誘發卒然心痛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猝然心前區劇痛,痛勢急迫,持續不解,或陣發性加重。
  • 可伴胸悶氣短、心悸不寧,甚則面色蒼白、冷汗出。
  • 因於寒者,痛處固定,得溫稍減;因於熱者,痛兼灼熱感,心煩口渴。

古籍論述

  • 《素問·刺熱篇》:「心熱病者,先不樂,數日乃熱,熱爭則卒心痛。」指出熱邪內擾心神,與正氣相爭而發為心痛。
  • 《太平聖惠方》:「臟腑虛弱,風邪冷熱之氣客於手少陰之絡……邪正相擊,上衝於心,心如寒狀,痛不得息。」強調正虛邪客、經絡氣血逆亂之病機。

相關證型

  1. 寒厥心痛:因寒邪凝滯心脈,症見心痛徹背、畏寒肢冷,治宜溫通散寒。
  2. 熱厥心痛:因熱邪壅遏心經,症見心痛灼熱、面赤煩渴,治宜清熱通絡。

卒心痛之辨證,須分虛實寒熱,究其病源,或溫通、或清泄、或補益,以調暢心脈氣血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