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卒腰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卒腰痛
卒腰痛為中醫證名,指突然發作的腰痛,多因外邪驟襲或閃挫外傷所致。此證發病急驟,疼痛劇烈,常影響活動,屬急性腰痛範疇。
病因病機
- 外邪侵襲:
《諸病源候論·腰背病諸候》云:「夫勞傷之人,腎氣虛損,而腎主腰腳,其經貫腎絡脊,風邪乘虛卒入腎經,故卒然而患腰痛。」指出腎氣虧虛者,腰脊經絡空疏,風、寒、濕等外邪乘虛內侵,阻滯經氣,氣血運行不暢,發為卒腰痛。風邪善行數變,故疼痛驟起;寒邪收引,則痛勢拘急;濕邪黏滯,可伴重著感。 - 跌撲閃挫:
因外力扭傷、舉重不當或姿勢驟變,導致腰部經絡受損,氣滯血瘀,不通則痛。此類腰痛多伴局部瘀腫,痛處固定,按之加劇,屬「瘀血腰痛」範疇。
辨證分型
- 風寒濕阻絡:
- 風邪偏勝:腰痛遊走不定,或牽連下肢,惡風,脈浮。
- 寒邪偏勝:痛處冷感,得溫稍減,遇寒加劇,舌淡苔白,脈緊。
- 濕邪偏勝:腰部重著酸困,陰雨天加重,苔白膩,脈濡緩。
-
氣滯血瘀:
痛如針刺,拒按,轉側不利,或有外傷史,舌暗或有瘀斑,脈弦澀。
治法方藥
-
祛邪通絡:
- 風寒濕證:選用獨活寄生湯(《備急千金要方》)加減,散寒除濕、祛風活血;寒甚者合烏頭湯;濕重者加蒼朮、薏苡仁。
- 風熱夾濕(較少見):可用當歸拈痛湯清熱利濕。
-
活血化瘀:
- 氣滯血瘀證:以身痛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為主方,行氣活血、通絡止痛;若兼腎虛,酌加杜仲、續斷。
外治法
- 針灸:取腎俞、大腸俞、委中、阿是穴等,寒濕加灸,血瘀刺絡放血。
- 推拿:以揉按、彈撥手法鬆解筋結,配合拔罐祛除瘀滯。
相關概念
卒腰痛與慢性腰痛(如腎虛腰痛)不同,後者起病緩、病程長,多因內傷虛損所致。臨床須與外感腰痛、閃腰岔氣等證相鑑別,細察病因與兼症,方能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