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卒瘖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卒瘖
病證名,指突發性聲音嘶啞或失聲的病症,屬中醫「喉痹」範疇。首見於《靈樞·經脈》:「足陽明之別……其病氣逆則喉痹卒瘖。」此病多因外邪侵襲肺系,導致肺氣壅遏、聲門開合失常,發病急驟,故稱「卒瘖」。
病因病機
- 風寒襲肺:風寒外束,肺氣失宣,寒邪凝滯喉嚨,氣機不暢,聲戶閉阻。
- 風熱犯肺:風熱之邪上攻咽喉,灼傷津液,氣血壅滯,聲門腫脹而失音。
- 氣逆痰阻:足陽明胃經別絡上循咽喉,若胃氣上逆,夾痰濕壅塞,亦可致卒然失聲。
辨證論治
1. 風寒證
- 表現:聲音嘶啞驟發,喉癢微痛,惡寒發熱,咳嗽痰白,苔薄白,脈浮緊。
- 治法:辛溫解表、宣肺開音。
- 方藥:九味羌活湯加減,酌加麻黃、杏仁、桔梗以增強宣肺散寒之力;若兼氣滯,可佐紫蘇葉、陳皮理氣化痰。
2. 風熱證
- 表現:聲音沙啞或完全失聲,喉痛灼熱,咽乾口渴,身熱頭痛,舌紅苔薄黃,脈浮數。
- 治法:疏風清熱、利咽開音。
- 方藥:銀翹散加減,可加蟬蛻、木蝴蝶清利咽喉;若熱毒熾盛,加板藍根、黃芩以清熱解毒。
3. 痰氣交阻證
- 表現:卒然聲啞,咽喉堵塞感,胸悶氣逆,咳嗽痰黏,舌苔厚膩,脈弦滑。
- 治法:理氣化痰、開竅通音。
- 方藥:半夏厚朴湯合導痰湯化裁,痰熱者加瓜蔞、浙貝母清化痰熱。
相關古籍論述
- 《諸病源候論》提及「風冷失聲」,強調外邪與肺氣閉鬱的關聯。
- 《張氏醫通》指出:「暴瘖多是痰熱閉塞肺門」,主張清化痰熱為要。
卒瘖與「暴瘖」病因相近,然暴瘖涵蓋範圍更廣,包括情志、過度用嗓等因素所致之急性失音,而卒瘖特指外邪突襲致病。臨床需結合四診,辨明寒熱虛實,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