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卒中急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卒中急風

卒中急風為中醫病名,屬中風急症之一,記載於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卷一。其症發作急驟,患者常見突然跌僕倒地,心神迷悶,牙關緊閉,目睛上視,甚則四肢抽搐,痰涎壅盛。此證多因內風妄動,痰濁壅塞經絡,或肝陽上亢,氣血逆亂,上衝於腦,導致清竅受蒙,神機失用而成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卒中急風與肝、心、脾三臟關係密切。肝主風,若情志失調或陰虛陽亢,易引動肝風;心主神明,痰火擾心則神志昏蒙;脾虛生痰,痰濁內蘊,隨風上擾,阻塞清竅。此外,氣血虧虛、脈絡空疏,亦可使外風乘虛內襲,與內風相合而發病。

臨床表現
除上述主症外,患者或伴面赤氣粗、喉中痰鳴、肢體強直,舌質紅絳、苔黃膩,脈弦滑數等痰熱風動之象;若兼見冷汗淋漓、面色蒼白,則屬陽氣暴脫之危候。
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豁痰開竅、熄風通絡為原則。

  1. 痰熱壅盛者:可用碧霞丹(含麝香、冰片等)以芳香開竅,或安宮牛黃丸清熱解毒、鎮驚豁痰。
  2. 風痰閉阻者:選辰砂天麻圓(天麻、硃砂、白附子等)平肝熄風,化痰定搐。
  3. 肝陽上亢者:配合鎮肝熄風湯滋陰潛陽,或天麻鉤藤飲清熱平肝。

相關證候辨析
卒中急風與「急中風」(又名「真中風」)症狀相似,然急中風多因外感風邪直中臟腑,而卒中急風則偏重內生風痰。另與「癲癇」之卒然昏僕有別,後者發作後如常人,且多無口眼喎斜等中風後遺症。

此證屬中醫急危重症,歷代醫家強調「治風先治痰,痰消風自滅」,臨床須辨明虛實寒熱,及時救治。古籍如《醫學綱目》亦載有針灸療法,取人中、百會、合谷等穴以醒神開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