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組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組穴

定義與概念

組穴乃中醫針灸學中之特殊配伍形式,由兩個或以上穴位組合應用而形成新的治療單元。此種配伍非簡單疊加,而是基於經絡理論、臟腑關係及臨床經驗所形成之系統性治療方案。組穴之特點在於其整體功效大於各穴單獨作用之和,體現中醫「整體觀念」與「辨證論治」之核心思想。

歷史淵源

組穴之應用可追溯至《黃帝內經》時期,《靈樞·官針》篇已有「偶刺」、「報刺」等配伍針法記載。歷代醫家如皇甫謐、孫思邈、楊繼洲等皆對組穴有深入發展,至明清時期形成系統理論。組穴之發展與臨床經驗累積密切相關,乃歷代醫家智慧結晶。

主要類型

1. 對穴配伍

由兩個穴位組成,多取陰陽、上下、左右相對之穴,如:

  • 四關穴:合谷(手陽明大腸經)配太衝(足厥陰肝經),調和氣血、疏肝理氣
  • 俞募配穴:如肺俞配中府,強化臟腑功能

2. 多穴組合

由三個以上穴位組成系統治療方案,如:

  • 六之灸:膈俞、肝俞、脾俞左右共六穴,調理脾胃、養血和營
  • 四花穴:膈俞、膽俞組合,專治骨蒸勞熱

3. 經絡系統組合

按經絡循行關係配伍,如:

  • 原絡配穴:取本經原穴配表裡經絡穴,如太淵配偏歷
  • 八脈交會穴:八組特定穴位配伍,調理奇經八脈

作用機理

組穴之作用基於以下中醫理論:

  1. 經絡互通:通過多穴刺激強化經氣運行
  2. 陰陽平衡:陰經穴與陽經穴相配調和陰陽
  3. 氣血調和:多穴協同促進氣血周流
  4. 臟腑相關:透過特定穴組調節相生相剋關係

臨床應用

1. 內科病症

  • 胃脘痛:中脘配足三里、內關
  • 失眠:神門配三陰交、安眠穴

2. 婦科病症

  • 月經不調:關元配三陰交、血海
  • 不孕症:子宮穴配胞門、子戶

3. 痛症治療

  • 頭痛:風池配太陽、合谷
  • 腰痛:腎俞配委中、大腸俞

經典組穴舉隅

  1. 華佗夾脊穴:胸1至腰5各椎棘突下旁開0.5寸,共34穴,調節臟腑功能
  2. 十三鬼穴:孫思邈治療精神疾患之十三穴組合
  3.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:十二要穴組成,治五臟六腑之疾
  4. 回陽九針:危急重症救治穴組,含人中、少商等九穴

組穴之運用充分體現中醫針灸之整體觀與辨證思維,乃臨床治療之重要手段。歷代醫家通過實踐驗證,發展出諸多高效穴組,豐富針灸治療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