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醉頭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醉頭風
醉頭風,為中醫病名,屬眩暈範疇,主因痰飲內擾、清陽不升所致。其名取「醉」字,喻患者頭目昏沉如醉酒狀,伴眩暈嘔惡、惡聞人聲等症,故稱「醉頭風」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脾胃虛弱,運化失職,水濕停聚成痰飲。痰濁中阻,上蒙清竅,則頭目昏沉;痰飲擾動清陽,故見眩暈;痰濁阻遏胃氣,胃失和降,則嘔吐不已。此外,情志不暢、飲食不節亦可加重痰濕內生,誘發本病。
臨床表現
- 眩暈:頭暈目眩,如坐舟車,甚則天旋地轉。
- 嘔惡:胸悶泛惡,嘔吐痰涎,惡聞食氣或人聲。
- 頭重如裹:頭部昏沉脹重,如物纏裹。
- 其他:或伴耳鳴、心悸、倦怠乏力等痰濕中阻之象。
證候分型
- 痰濕中阻:眩暈嘔惡明顯,苔白膩,脈滑。
- 肝風夾痰:眩暈頭痛,煩躁易怒,脈弦滑。
- 氣虛痰凝:眩暈乏力,氣短懶言,舌淡胖。
治法與方藥
以「化痰熄風、健脾祛濕」為大法,依證選方:
- 痰濕中阻:半夏白朮天麻湯(半夏、白朮、天麻等)加減,燥濕化痰、平肝熄風。
- 肝風夾痰:溫膽湯(陳皮、半夏、茯苓等)合天麻鉤藤飲,化痰清熱、平肝潛陽。
- 氣虛痰凝:六君子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等)益氣健脾,佐以化痰。
針灸療法
取穴以足少陽經、足太陰經為主,如 風池、百會、內關、豐隆 等,以化痰通絡、升清降濁。
醉頭風之症,與現代醫學「梅尼埃病」、「前庭神經炎」等有相似之處,然中醫從痰飲論治,強調調理氣機、祛除痰濕,以恢復清陽之正常升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