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左偏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左偏枯

證名,指左半身不遂之症,首見於《中藏經·論痹》,亦稱「左枯」或「左癱」。此症屬中風後遺症範疇,臨床表現為左側肢體痿廢不用,或伴隨麻木、疼痛等症狀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左偏枯多因氣血失調、經絡阻滯所致,其病機可歸納如下:

  1. 氣血兩虛:丹溪學派主張「左屬血,右屬氣」,故左偏枯多責之於血虛,常用四物湯加減調治。然臨證不可拘泥,須辨明虛實。
  2. 風痰瘀阻:肝風內動或痰濁內蘊,阻滯經脈,致使氣血不能濡養肢體,尤以左側為甚。
  3. 經絡閉塞:手三陽經與足三陽經循行於體表,若風邪夾痰瘀阻滯經絡,則左半身氣血運行不暢,發為偏枯。

辨證論治

左偏枯之治療需分虛實:

  • 血虛絡阻:症見左側肢體無力、面色蒼白、舌淡脈細,治宜養血通絡,方選四物湯合黃芪桂枝五物湯。
  • 風痰阻絡:症見肢體麻木、舌苔厚膩、脈弦滑,治宜化痰熄風,方用導痰湯加鉤藤、地龍。
  • 瘀血內停:症見肢體刺痛、舌紫暗或有瘀斑,治宜活血化瘀,方選補陽還五湯加減。

相關名詞辨析

  • 半身不遂:泛指單側肢體癱瘓,左偏枯屬其一種表現形式。
  • 左癱右瘓:左側癱瘓稱「左癱」,右側稱「右瘓」,二者病機有別,治法亦異。

左偏枯之治療須結合整體辨證,調和氣血、疏通經絡為要,臨床需靈活運用方藥,不可執一而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