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左右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左右串

左右串為中醫外科病證名,屬肩背部癰疽之一種,特徵為癰疽病灶向左右兩側蔓延擴散。此症首載於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五,書中描述其病勢發展方向可分為「由左串右」或「由右串左」兩種形態,故稱「左右串」。清代《外科大成》卷二進一步將此症與「上搭手」相聯繫,甚至直接以「左右串」作為上搭手之別稱,反映其臨床表現與部位之相關性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左右串之形成多因內在氣血失調,外感風熱邪毒,或七情鬱結、飲食不節,導致經絡壅滯,氣血瘀阻於肩背陽明、太陽經所過之處。熱毒蘊結肌膚,腐肉成膿,若未及時消散,則沿經絡橫向擴散,呈現左右串延之勢。

臨床表現

初起患處腫脹堅硬,皮色暗紅,伴隨灼熱疼痛,漸至膿成潰破。其特異處在於病灶不局限於單側,而向對側延伸,嚴重者可波及整個肩背區域。若膿毒深竄,可能傷及營血,導致全身症狀如發熱、煩渴等。

治療原則

  1. 內治:以清熱解毒、活血透膿為主,常用方劑如仙方活命飲加減,或黃連解毒湯透膿散。若氣血虛弱者,可輔以托裡消毒散。
  2. 外治:初期宜箍毒消腫,可用金黃散或玉露散調敷;膿成後切開引流,配合提膿祛腐之藥線(如九一丹);後期生肌收口,選用生肌玉紅膏。

相關鑑別

  • 有頭疽:病灶多發於項背,初起即有粟粒狀膿頭,潰後狀如蜂窩,與左右串之橫向蔓延特性不同。
  • 上搭手:指生於肩胛部之癰疽,易向心性擴散,而《外科大成》將之與左右串互稱,可能因部位相近且病勢發展類同。

左右串之預後與治療及時性密切相關,早期介入可阻斷毒邪蔓延,避免瘡毒內陷之變證。歷代醫家強調「防其串透」為關鍵,體現中醫「既病防變」之治未病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