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左右偏頭風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左右偏頭風證
病證名,屬偏頭痛之一類,見載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。其病以單側頭痛為特徵:左側頭痛而右側不痛者,稱為左偏風;右側頭痛而左側不痛者,稱為右偏風。中醫認為,此證若延誤治療,日久可能影響目力,左側發病者易損左目,右側發病者易損右目,甚或雙目俱損。其病機演變複雜,或見左損反攻於右,右損反攻於左,終致兩目皆傷。
病因病機
偏頭風證多與風邪上擾、氣血失和、經絡阻滯相關。頭為諸陽之會,風邪易襲陽位,若兼肝陽上亢、痰濁內阻或氣滯血瘀,則發為偏頭痛。其痛勢走向亦有深意:
- 痛由內起而止於外者,病勢較緩,為禍遲;
- 痛由外起而止於內者,病勢急迫,為禍速;
- 痛由百會、上星、攢竹等穴竄入者,多屬風火相煽,病勢猛烈。
若兼見外症如赤腫、流淚,多併發外障;若內見視物昏矇、妄見異物,則多併發內障。
治法
初起時可外治法緩解,如以蔥、艾炒米或鹽熨燙頭頂百會穴或太陽穴,溫通經絡、散風止痛。針灸取穴常選風池(祛風通絡)、合谷(調和氣血)、絲竹空(疏泄少陽風火)等,以疏導經氣、平肝熄風。
辨證論治
臨床須分虛實寒熱:
- 風火上擾:痛勢劇烈,面赤口苦,脈弦數,宜清肝瀉火,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;
- 痰濁阻絡:頭痛昏重,胸悶嘔惡,苔白膩,宜化痰通絡,方用半夏白朮天麻湯;
- 氣滯血瘀:痛如針刺,舌暗紫,宜活血化瘀,方用通竅活血湯;
- 氣血虧虛:痛勢綿綿,倦怠乏力,宜益氣養血,方用八珍湯加蔓荊子、菊花。
此證貴在早期調治,以免遷延入絡,損及目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