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丹瘤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丹瘤,病名。兒童之皮膚感染或血管瘤。《儒門事親》卷五:「夫小兒丹瘤,浮赤走引或遍全身者,乃邪熱之毒。」若屬丹毒者證治參見丹毒,若證為血管瘤者,當慎用磁盤放血。外敷可用拔毒散。

丹瘤,又稱丹毒,是一種兒童常見的皮膚感染性疾病。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外感風熱之邪,侵襲肌膚,導致肌膚發炎,出現紅腫、疼痛、化膿等症狀。丹瘤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患處皮膚出現紅色斑疹,逐漸擴大,並伴有疼痛、灼熱感,嚴重者可出現化膿、潰爛。

丹瘤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內服藥物和外用藥物。內服藥物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,常用藥物有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、大青葉等。外用藥物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、促進傷口癒合為主,常用藥物有紫雲膏、拔毒散等。

丹瘤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皮膚清潔,勤洗手,避免接觸不潔物品。
  2. 注意個人衛生,不與他人共用毛巾、浴巾等物品。
  3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4. 在流感流行季節,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。

如果出現丹瘤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