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坐板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坐板瘡,又名風疳,古稱痤痱瘡,是一種常因暑夏久坐於陽光曝曬或悶熱濕潤的地方,使暑熱濕毒積留在臀部肌膚而引起的病症。初期可見臀部皮膚變紅發癢,並有紅豆或粟米般大小的皮疹。進一步發展則會出現紅腫痛燒的症狀,搔癢感更加嚴重,導致破潰流水,無法停止擴散,多個瘡口連成一片。治療宜疏風止癢,清熱涼血。內服可選擇消風散和涼血劑,或使用五味消毒飲加味。外用可用芫花、川椒、黃柏等藥材煎湯來洗浸或以苦參湯坐浴。坐板瘡相當於臀部的癤病。

《外科啟玄》中提到,坐板瘡是一種生於臀部的病症,又名風疳,古稱痤痱瘡。主要是因為在暑夏久坐於陽光下曝曬的板凳上,或是長時間坐在潮濕熱燥的地方,使暑熱濕毒滯留在臀部肌膚而形成。早期症狀為臀部皮膚變紅發癢,可能伴隨粟米或豆粒大小的丘疹。隨後會出現紅腫疼痛像被火燒一樣的情況,非常癢,容易導致潰破流水,且無法停止擴散,形成大片的瘡口。治療上應該清熱解毒,疏風止癢。可以內服消風散並加涼血劑,也可以使用五味消毒飲並加味。外用可以用芫花、川椒、黃柏等藥材煎湯洗浸,或者用苦參湯坐浴。

《醫學正傳》中提到,坐板瘡是一種發生在臀部的病症,又名風疳。多是因為在暑夏長時間坐在陽光下曝曬的板凳上,或久坐潮濕炎熱的地方,使得暑熱濕毒滯留在臀部肌膚而引起。早期症狀為臀部皮膚變紅發癢,可能伴隨粟米或豆粒大小的丘疹。隨後會出現紅腫疼痛像被火燒一樣的情況,非常癢,容易導致潰破流水,且無法停止擴散,形成大片的瘡口。治療上應該清熱解毒,疏風止癢。可以內服消風散並加涼血劑,也可以使用五味消毒飲並加味。外用可以用芫花、川椒、黃柏等藥材煎湯洗浸,或者用苦參湯坐浴。

《醫宗金鑒》中的《外科心法要訣》提到,坐板瘡是一種發生在臀部的病症,又名風疳。多是因為在暑夏長時間坐在陽光下曝曬的板凳上,或久坐潮濕炎熱的地方,使得暑熱濕毒滯留在臀部肌膚而引起。早期症狀為臀部皮膚變紅發癢,可能伴隨粟米或豆粒大小的丘疹。隨後會出現紅腫疼痛像被火燒一樣的情況,非常癢,容易導致潰破流水,且無法停止擴散,形成大片的瘡口。治療上應該清熱解毒,疏風止癢。可以內服消風散並加涼血劑,也可以使用五味消毒飲並加味。外用可以用芫花、川椒、黃柏等藥材煎湯洗浸,或者用苦參湯坐浴。

《瘍醫大全》中提到,坐板瘡是一種發生在臀部的病症,又名風疳。多是因為在暑夏長時間坐在陽光下曝曬的板凳上,或久坐潮濕炎熱的地方,使得暑熱濕毒滯留在臀部肌膚而引起。早期症狀為臀部皮膚變紅發癢,可能伴隨粟米或豆粒大小的丘疹。隨後會出現紅腫疼痛像被火燒一樣的情況,非常癢,容易導致潰破流水,且無法停止擴散,形成大片的瘡口。治療上應該清熱解毒,疏風止癢。可以內服消風散並加涼血劑,也可以使用五味消毒飲並加味。外用可以用芫花、川椒、黃柏等藥材煎湯洗浸,或者用苦參湯坐浴。

《醫林改錯》中提到,坐板瘡是一種發生在臀部的病症,又名風疳。多是因為在暑夏長時間坐在陽光下曝曬的板凳上,或久坐潮濕炎熱的地方,使得暑熱濕毒滯留在臀部肌膚而引起。早期症狀為臀部皮膚變紅發癢,可能伴隨粟米或豆粒大小的丘疹。隨後會出現紅腫疼痛像被火燒一樣的情況,非常癢,容易導致潰破流水,且無法停止擴散,形成大片的瘡口。治療上應該清熱解毒,疏風止癢。可以內服消風散並加涼血劑,也可以使用五味消毒飲並加味。外用可以用芫花、川椒、黃柏等藥材煎湯洗浸,或者用苦參湯坐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