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坐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坐產

坐產為古代中醫產科學中記載的一種分娩體位,主要見於宋代醫家楊子建所著之《十產論》。該書明確記載:「坐產者,言兒之欲生,當從高處牢系手巾一條,令產母以手攀之,輕輕屈坐,令兒生下。不可坐,抵兒生路。」此段文字描述了坐產的具體操作方法,即產婦需借助懸掛的手巾支撐身體,以半坐姿勢協助胎兒娩出,同時強調需避免姿勢不當而壓迫產道,阻礙胎兒出生。

從中醫理論而言,分娩體位的選擇與「氣血運行」及「產道開闔」密切相關。傳統中醫認為,產婦氣血充盈、經脈通暢為順利分娩之關鍵,而坐產姿勢能借助重力作用,使胎兒更易順應產道下行。此體位亦符合古代醫家對「順勢而為」的生產哲學,即順應自然之力,減少人為干預。

此外,坐產的設計亦體現中醫「動靜結合」的養生思想。產婦以手攀巾,既能保持身體穩定,又能在分娩過程中適度活動腰腹,促進氣血流通,避免久臥致氣滯血瘀。此方法在當時醫療條件下,為一種兼顧安全性與實用性的分娩輔助手段。

隨醫學發展,現代產科多以仰臥或側臥為主要分娩體位,坐產已不再沿用,然其背後的理論仍可窺見中醫對產程動態調節的智慧,以及對產婦生理特性的細緻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