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坐罐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坐罐法是中醫拔罐療法之一,又稱留罐法。拔罐療法是一種中醫外治法,通過在人體的穴位或特定部位用罐具吸拔,使局部皮膚充血、瘀血,以達到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、消腫散結等作用。坐罐法是留罐法的一種,即在拔罐後不將罐具取下,讓罐內的氣體逐漸冷卻,使罐具吸附在皮膚上,留置一段時間後再取下。坐罐法具有較強的刺激性,因此一般只適用於體質較強、病情較重的患者。

坐罐法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、消腫散結的作用,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改善血液供給,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。它還可以疏通經絡、行氣活血,從而緩解疼痛。此外,坐罐法還可以消除局部腫脹、結節,從而改善症狀。

坐罐法雖然具有一定療效,但也存在一定風險,如皮膚損傷、感染等。因此,在使用坐罐法治療時,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或診所,並由有經驗的醫生進行操作。

根據《醫宗金鑒》的記載,坐罐法即留罐法,拔罐後以微開罐口,用手指按住罐口,使罐內氣體逐漸冷卻,罐具吸附於皮膚上,留置數小時,以皮膚潮紅、紫黑為度。此法較拔罐法刺激性強,適用於體質強壯、病情較重的患者。坐罐法具有益氣、活血、消腫、止痛的功效,主治風寒濕痹、腰腿疼痛、跌打損傷、癰腫瘡毒等疾病。

使用坐罐法時要注意安全,如果出現任何不適,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就醫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