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坐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坐蓐,產科學名詞。見《張氏醫通》卷十。即臨產。因古代產婦臨產有坐在草蓐上分娩者,故名坐蓐。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:“坐蓐,即臨產也。古者產婦臨產,多坐草蓐上,故名坐蓐。”

《醫宗金鑒》卷三十六:“坐蓐,即臨產也。古者產婦臨產,多坐草蓐上,故名坐蓐。今人多用坐椅,亦名坐蓐。蓋坐蓐之義,以其坐而生也。”
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卷三十:“坐蓐,即臨產也。古者產婦臨產,多坐草蓐上,故名坐蓐。今人多用坐椅,亦名坐蓐。蓋坐蓐之義,以其坐而生也。蓋坐而生,其氣血流通,較臥而生為易。然坐蓐之法,亦有宜與不宜者。若產婦體弱氣虛,或有妊娠高血壓、妊娠糖尿病、妊娠前置胎盤等病者,則不宜坐蓐。蓋坐蓐時,產婦需用力屏氣,以助胎兒娩出,若產婦體弱氣虛,則易耗氣傷血,加重病情。又若產婦有妊娠高血壓、妊娠糖尿病、妊娠前置胎盤等病者,則坐蓐時易發生大出血、胎盤早剝等併發症,危及母嬰安全。因此,臨床上對產婦是否宜坐蓐,應根據其具體情況而定。”

坐蓐是產科學名詞,即臨產。古代產婦臨產多坐在草蓐上分娩,故名坐蓐。現代醫學認為,坐蓐時產婦需用力屏氣,以助胎兒娩出,若產婦體弱氣虛,則易耗氣傷血,加重病情。又若產婦有妊娠高血壓、妊娠糖尿病、妊娠前置胎盤等病者,則坐蓐時易發生大出血、胎盤早剝等併發症,危及母嬰安全。因此,臨床上對產婦是否宜坐蓐,應根據其具體情況而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