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座舌蓮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座舌蓮花

座舌蓮花為中醫病名,屬牙科疾患之一,指生於牙根內側,形如蓮花座狀之癰腫。此症多因脾胃積熱,熱毒內蘊,上熏口齒,致使局部氣血壅滯,化腐成膿而發。其特徵為患處腫脹高突,色紅或紫,疼痛劇烈,甚則妨礙飲食言語,嚴重者可能伴隨發熱、口臭等全身症狀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此症與脾胃關係密切。足陽明胃經循行於齒齦,若過食辛辣厚味,或情志鬱結化火,導致脾胃熱毒熾盛,火熱上攻,燻灼齒齦,則發為癰腫。此外,若兼感風熱邪毒,或口腔不潔,穢濁鬱積,亦可加重病情。

治法

內治以清瀉脾胃熱毒為主,常用方劑如:

  1. 清胃散(《脾胃論》):主清胃涼血,適用於胃火熾盛之齒齦腫痛。
  2. 五味消毒飲(《醫宗金鑒》):清熱解毒,消癰散結,可酌加黃連、石膏以增強瀉火之力。

外治則以泄毒排膿為要:

  • 以鋒利刀針刺破患處,令瘀血膿液外泄,緩解局部壓力。
  • 外敷冰硼散,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,促進瘡口癒合。

辨證要點

臨床需辨明熱毒輕重:

  • 若腫痛劇烈,色紅灼熱,脈洪數者,屬實火熾盛,宜重用瀉火解毒之品。
  • 若腫勢緩而纏綿,伴口乾舌紅,則兼陰傷,可佐以養陰清熱之藥,如生地、玄參等。

此症若及時治療,多能速癒;然若遷延失治,恐致熱毒深竄,引發骨槽風等重症,故早期辨治尤為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