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鄭氏瘄科保赤金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《鄭氏瘄科保赤金丹》乃中醫兒科麻疹專著,實為清代鄭氏醫家以《麻科活人全書》為藍本,重訂刊行之變體。其內容綱目悉遵原書,惟將「麻」字悉易為「瘄」字,此舉既承古法,亦反映地域醫家對麻疹(古稱瘄疹)之辨證特色。
學術淵源與版本特徵
該書屬麻疹專科文獻系統,與《麻科活人全書》《瘄略》等著作同源。明清時期,麻疹與天花並列為小兒危疾,醫家多將「麻」與「瘄」混用,然細究之,「瘄」字更強調疹毒內伏、發於陽明之病機。鄭氏改字刊行,或寓其臨證重視透發解毒、顧護脾胃之治療取向。
理論核心與辨證體系
書中承襲麻疹辨治三階分法:
- 初熱期:詳述「瘄疹將現未現」之兆,如目胞赤、涕濁、指尖冷,強調以辛涼透表為主,忌驟用寒涼遏邪。
- 見形期:辨析瘄疹色澤形態(朱砂瘄、紫雲瘄等),提出「紅活潤澤為順,紫黯枯晦為逆」,方藥隨證變通,尤重紫草、蟬蛻等透疹解毒之品。
- 收沒期:注重養陰清餘熱,兼調肺脾,防「瘄後勞」「瘄後嗽」等變證。
用藥特色
書中載方多融匯痘疹名家心法,如:
- 保赤金丹:以金箔為衣,含牛黃、麝香等,專治瘄毒內陷、神昏喘促之急症,體現「急開痙厥」之溫病理法。
- 化瘄湯:取升麻葛根湯化裁,佐以連翹、赤芍,彰顯「火鬱發之」治則。
學術價值
此書雖為重刊本,然透過字詞更易,可窺見清代江南醫家對麻疹病機的深化認識——「瘄」字從「疒」從「且」,暗喻疹毒潛伏、伺機而發之特性,與當時溫病學說「伏邪」理論相呼應。書中方藥輕靈透達的風格,亦反映葉桂「在衛汗之可也」的治療思想對兒科疹病的影響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