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元素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張元素(約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),字潔古,金代著名醫學家,世稱「易水先生」,易州(今河北易縣)人。早年習儒,因科舉犯諱落第,轉而專攻醫術,深研醫理,終成一代宗師。相傳曾為當時名醫劉完素治癒傷寒重症,令劉氏歎服,足見其醫術之精湛。

學術思想與革新精神

張元素提出「運氣不齊,古今異軌,古方新病,不相能也」的觀點,強調醫學需因時制宜,反對泥古不化。他主張靈活化裁古方,並開創性地發展出一套獨特的理論體系,成為「易水學派」的奠基者。其思想對後世中醫,特別是金元四大家的李杲(東垣)、王好古等人影響深遠。

藥物理論的突破

  1. 性味厚薄與升降浮沈
    張元素系統性歸納藥物性味,區分「氣味厚薄」,闡明藥效的動向(如升浮屬陽、沉降屬陰),為臨床用藥提供精細指導。例如,他認為黃芪味薄而氣厚,主升發;茯苓氣薄味厚,主滲降。
  2. 歸經與引經報使
    首創「藥物歸經」理論,指出每味藥對特定經絡臟腑有選擇性作用(如柴胡入少陽經、白芍入肝經),並提出「引經報使」概念,強調配伍中需有引導藥力直達病所的藥物(如桔梗載藥上浮、牛膝引藥下行)。
  3. 臟腑用藥體系
    編撰《臟腑標本虛實寒熱用藥式》,系統整理各臟腑的虛實標本證候及對應藥組。例如:

    • 肝病:實證用柴胡、川芎疏肝;虛證以當歸、地黃滋養。
    • 脾病:實證選蒼朮、陳皮燥濕;虛證投人參、白朮補益。

著作與影響

張元素著述豐富,然部分散佚或真偽待考。重要傳世之作包括:

  • 《醫學啓源》:闡述五運六氣、臟腑病機及用藥法則,為其學說總綱。
  • 《珍珠囊》:詳述藥物歸經與配伍,李時珍評其「大相醫理」。
  • 《臟腑標本藥式》:奠定臟腑辨證用藥框架,後世多所援引。

其學派後經弟子李杲發揚,形成「補土派」,強調脾胃調理,進一步擴展易水學派的臨床影響力。張元素之革新精神與理論建樹,堪稱中醫藥發展史上的關鍵轉捩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