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張志聰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張志聰
生平與師承
張志聰(1610-1674年),字隱庵,浙江錢塘(今杭州)人,為明清之際著名醫家。出身醫學世家,師承名醫張卿子,深得醫理精髓。後於杭州建「侶山堂」,聚徒講學,傳授醫道,門下弟子眾多,其中以高世栻最為傑出,師徒二人共同註解《傷寒論》,對後世中醫理論影響深遠。
學術思想與貢獻
張志聰治學嚴謹,尊崇《黃帝內經》與張仲景學說,主張「以經解經」,強調回歸經典原義。其註解《內經》時,提出《靈樞》為針灸專著,並系統性闡釋經絡、腧穴理論,對針灸學發展有重要貢獻。
在《傷寒論》研究上,他反對明代以降的「錯簡論」觀點(認為《傷寒論》經後人篡改),堅持仲景原文的完整性,並透過《傷寒論集注》等著作,從氣化理論角度闡釋六經辨證,深化了對外感病機的認識。
著作與醫學理論
- 《素問集注》與《靈樞集注》
張志聰集結門生共同註解《內經》,注重經文互參,結合臨床實證,提出「五運六氣」與人體生理病理的關聯,強調整體觀與自然規律對疾病的影響。 - 《本草崇原》
此書以《神農本草經》為基礎,結合《內經》理論,闡述藥物性味歸經與天地陰陽的關係。例如,論述黃芪「秉少陽春生之氣」,強調藥效與自然節氣相應,體現其「天人相應」的用藥思想。 - 《侶山堂類辨》
為醫學隨筆集,收錄其與弟子辯難醫理的內容,涉及脈學、診法、病機等,如辨析「三焦有形無形」之爭,反映其重實證、輕空談的學術風格。 - 未傳之作
據載另有《針灸秘傳》一書,詳論針法補瀉與經絡辨治,惜未見傳世,僅散見於門人著述中。
歷史地位
張志聰為清代「錢塘醫派」代表人物,其註經方式與臨床思維,影響後世如陳修園等醫家。其強調「醫必溯源」的治學態度,至今仍為中醫教育所重,而侶山堂講學模式,亦開創了集體註釋經典的先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