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針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針眼,又名土疳、土瘍、偷針、偷針眼、偷針窩。俗稱包珍珠、桃針。是指胞瞼邊緣生小癤,初起形如麥粒,微癢微腫,繼而赤痛拒按的病證。相當於今之麥粒腫。出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廿八。

針眼多由風熱或脾胃熱毒所致。風熱之邪侵襲肌膚,或因脾胃濕熱蘊蒸,上蒸於目,熏蒸胞瞼,以致局部發炎腫痛。

針眼的臨床表現為胞瞼邊緣紅腫疼痛,或有硬結,局部有黃白色膿頭,常伴有畏寒發熱、頭痛、口渴、尿黃等症狀。

針眼的治療以祛風清熱、瀉火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內服可選用清脾散或仙方活命飲加減。外治宜用如意金黃散。

針眼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避免用不潔的手揉眼睛。
  2. 避免接觸風寒、暑濕之邪。
  3.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多吃新鮮蔬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
如果出現針眼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