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紙捻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紙捻
紙捻為中醫外科常用之引流工具,又稱「藥線引流條」,屬傳統外治法之一。其以桑皮紙或棉紙搓捻成條狀,或浸潤藥液後製成,用於瘡瘍、癰疽等膿瘡之引流排膿。
製作與用法
紙捻多以柔韌吸水性佳之紙材製成,分為乾捻與藥捻兩種:
- 乾捻:純以紙條搓成細條,用於淺表膿腔,藉紙質吸膿之性,導出瘡毒。
- 藥捻:將紙條浸潤藥液(如黃連、黃柏等清熱解毒之品),或外裹藥粉(如九一丹、五五丹),兼具化腐、提膿、生肌之效,適用於深部或頑固膿瘍。
使用時,醫者依瘡瘍形勢,將紙捻輕探入瘡口,留尾端於外,便於更換。紙捻能疏通膿管,引邪外透,避免毒邪內陷,促進瘡口癒合。
中醫理論依據
紙捻之法契合「腐去則新生」之理。中醫認為,膿血乃氣血壅滯所化,若留滯體內,易致「餘毒熾盛」。紙捻引流可助「托毒外出」,配合外用丹藥,更能清解局部熱毒,協調氣血運行,符合《外科正宗》「開戶逐賊」之治則。
此術自明清外科典籍已有記載,如《醫宗金鑒》提及:「潰後當重引流,藥線透達,方得膿盡肌生。」顯見其於瘡瘍後期之重要性。紙捻雖形簡,然其結合藥性與物理引流之效,體現中醫外治「以通為用」的辨治理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