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指別
指別為中醫脈學重要術語,意指醫者通過手指觸覺,細緻辨識脈象特徵之技術。《素問·五臟生成》明確指出:「夫脈之大小滑澀浮沈,可以指別。」此語揭示脈診之核心在於以指端感知脈搏形態變化,進而推斷臟腑氣血狀態。
脈象指別之內涵
-
脈位深淺
- 浮脈:輕觸即得,主表證,如外感風邪。
- 沉脈:重按方顯,多屬裏證,常見於氣滯或陰寒內盛。
-
脈動速率
- 遲脈:一息三至(每分鐘少於60次),主寒證。
- 數脈:一息六至(每分鐘逾90次),多見於熱證。
-
脈形特徵
- 滑脈:如珠走盤,流利圓滑,主痰飲、食滯或妊娠。
- 澀脈:往來艱澀,如輕刀刮竹,提示氣滯血瘀或精血虧虛。
- 弦脈:端直以長,如按琴弦,常見於肝鬱或痛證。
-
脈勢強弱
- 洪脈:來盛去衰,如波濤洶湧,多屬陽熱亢盛。
- 細脈:脈細如線,應指明顯,主氣血兩虛或濕邪內阻。
指別技術之精要
- 舉按尋法:通過輕觸(舉)、中取(按)、重壓(尋)三層次探查,全面掌握脈象信息。
- 三部九候:寸關尺三部配合浮中沉取法,對應上中下三焦及臟腑功能,如左寸候心、右關候脾胃。
經典理論延伸
《瀕湖脈學》進一步闡述指別要領,強調「脈理精微,其體難辨」,需結合四時氣候、患者體質綜合判斷。如春季脈稍弦、夏季偏洪,符合「天人相應」之整體觀。
此技術不僅為診斷基礎,更體現中醫「司外揣內」之辨證思維,透過指下微妙差異,洞察體內陰陽氣血之動態平衡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