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指撥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指撥法
一、針刺手法
指撥法為針刺手法之一,主要用於增強針感,促進氣血運行。操作時,醫者以拇指與食指捏持針柄,中指輕觸針體,透過細微的撥動動作,使針尖在穴位內產生輕微震顫或擺動。此法能調節經氣,適用於氣滯血瘀或經氣運行不暢之症,可加強得氣效果,提高療效。
二、推拿手法
指撥法於推拿領域又稱「手指平推扣撥法」,屬動態理筋手法之一,主要用於軟組織損傷的治療。其操作步驟如下:
- 定位痛點:患者於特定體位下指出動作中最痛點,並保持姿勢不動。
- 按壓與活動:醫者以拇指指腹按壓痛點,另一手協助患者肢體進行被動撥伸、旋轉,或引導患者主動完成如彎腰、抬腿等動作,使原痛點轉化為無痛或微痛狀態。
- 平推理筋:趁痛感減輕之際,拇指順勢向下、向外輕柔平推數次,以鬆解局部筋結或粘連組織。
- 反覆施術:重複上述流程,逐步消除痛點及功能障礙,最後以膠布固定患處,避免外力干擾。
作用原理
指撥法結合「動態調整」與「靜態理筋」,透過機械性刺激疏解經絡氣血,鬆解肌肉韌帶的異常張力。中醫認為,此法能「通則不痛」,改善局部「筋出槽、骨錯縫」的病理狀態,尤其適用於以下病症:
- 落枕:頸部筋絡拘急,氣血壅滯。
- 漏肩風(肩周炎):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,活動受限。
- 腱鞘炎:氣血瘀阻於筋腱鞘膜,屈伸不利。
- 踝關節扭傷:經筋錯位,瘀血內停。
技術要點
操作時需注重「輕、柔、透」,以患者耐受為度,避免暴力撥動。手法核心在於「以動制靜」,透過肢體活動與指撥協同,重新調整軟組織力學平衡,符合中醫「筋喜柔不喜剛」的治療原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