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卒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卒病

卒病,又稱「猝病」,為中醫學中用以描述疾病發作特徵的重要名詞,其涵義主要可分為兩類:

一、指突然發作的急重疾病

《靈樞·歲露論》提出:「然有卒病者,其何故也。」此處「卒病」強調疾病來勢急驟、病情危重,多因外邪驟襲或內傷驟發所致。例如:

  • 外感卒病:如風寒、暑濕等邪氣驟然侵襲,導致高熱、昏厥、暴瀉等急症。
  • 內傷卒病:如氣血逆亂、痰火壅盛引發的中風、真心痛(類似現代醫學之心肌梗塞)等。

此類卒病多與正氣驟虛、邪氣亢盛相關,病機關鍵在於「邪正相爭劇烈」,需緊急辨證施治。

二、指新發之病,與痼疾相對

《金匱要略·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》明確指出:「夫病痼疾,加以卒病,當先治其卒病,後乃治其痼疾也。」此處「卒病」泛指新近發生的疾病,與長期未癒的「痼疾」(如消渴、痹證等)相對。其臨床意義在於:

  • 治療次第:新病邪淺易祛,故當優先處理,避免新邪深入;舊病根深,需緩圖調治。
  • 病機特點:卒病多屬實證或表證,如外感風寒、傷食積滯等;痼疾則常虛實夾雜,或久病入絡。

中醫對卒病的辨治要點

  1. 辨外感內傷:外感卒病多見表證(惡寒發熱、脈浮),內傷卒病多見裏證(神昏、胸痛)。
  2. 分虛實標本:新病多實,舊病多虛,但需結合患者體質(如素體陽虛者感寒易化陰證)。
  3. 治法舉隅
    • 外感卒病:解表祛邪(如麻黃湯、銀翹散)。
    • 內傷卒病:急則治標(如中風閉證用至寶丹開竅)。

卒病之概念,體現中醫「辨病與辨證結合」「標本緩急」的治療思想,亦反映古代醫家對疾病動態變化的深刻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