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肘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肘中

定義與解剖位置
「肘中」為中醫解剖結構名詞,指肘關節內側橫紋中央處,屬手太陰肺經循行區域。《靈樞·本輸》提及:「尺澤,肘中之動脈也,為合。」此處明確指出,尺澤穴即位於肘中,為肺經之合穴,其下可觸及動脈搏動,是中醫診療與針灸施治的重要標誌點。

經絡歸屬與穴位特性

  1. 尺澤穴定位
    肘中對應的穴位為尺澤(LU5),屬手太陰肺經,位於肘橫紋上,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。此穴為肺經之「合穴」,五行屬水,臨床多用於清肺瀉熱、調理氣機。
  2. 經絡聯繫
    肘中周邊匯聚多條經脈,除肺經外,鄰近尚有手厥陰心包經(曲澤穴)、手少陰心經(少海穴),形成經氣交會之要衝。

生理與病理意義

  1. 氣血輸注
    肘中為經脈氣血由淺入深的轉折點,合穴主「逆氣而泄」,此處異常(如壓痛、腫脹)可反映肺系疾病,如咳嗽、氣喘,或局部經絡瘀滯。
  2. 診斷價值
    傳統觸診常觀察肘中動脈(尺澤處)的搏動強弱與節律,輔助判斷肺氣盛衰。若該處靜脈顯露或色澤異常,或提示熱邪壅肺或氣血失和。

臨床應用

  1. 針灸療法
    尺澤穴為常用要穴,針刺可宣降肺氣,治療咳喘、咽喉腫痛;亦能疏泄水濕,改善肘臂攣痛。
  2. 推拿與刺絡
    以肘中為施術點,配合揉按或刺絡放血,可緩解局部痺證或熱症,如風熱犯肺所致之發熱。

古籍考據
《黃帝內經》多次論及肘中與尺澤的關聯,強調其作為「合穴」的調氣作用。後世醫家如《針灸甲乙經》進一步闡述其主治範圍,奠定臨床應用基礎。

現代補充
解剖學上,肘中對應肘前區淺層結構,深部為肱動脈分支,與中醫「動脈」描述相符。此區域神經分布密集(如正中神經),針刺時需精準取穴以確保療效與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