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爪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爪攝

爪攝為針刺輔助手法之一,屬中醫針灸技術範疇,亦稱「攝法」。《針灸大成》將其列為十二經法,指出:「凡下針,如針下邪氣滯澀不行者,隨經絡上下用大指甲切之,其氣自通行也。」此法主要用於疏通經絡氣血,化解針刺時因邪氣壅滯所致的氣機不暢。

操作方法

施術時,醫者以拇指或食指指甲,沿所刺經絡之上下方向,輕切或按壓穴位周邊皮膚。此舉可刺激經氣運行,促使滯澀之氣血得以宣通,從而增強針刺療效。爪攝手法需力道適中,過重易傷及皮肉,過輕則難以奏效。

理論基礎

中醫認為,經絡為氣血運行之通道,若外邪侵襲或氣機失調,可導致經氣阻滯。爪攝透過外力引導,協助經氣恢復流通,符合《內經》「通其經脈,調其血氣」之治療原則。此法尤其適用於實證或氣滯明顯者,能輔助針刺達到行氣活血、散邪通絡之效。

臨床應用

爪攝多用於以下情況:

  1. 針下氣滯:針刺後得氣不暢,局部有沉緊感時,以爪攝法疏通經氣。
  2. 經絡壅塞:氣血瘀阻所致之疼痛、麻木,可配合針刺使用。
  3. 輔助行針:與提插、捻轉等手法結合,增強針感傳導。

與攝法之異同

爪攝與「攝法」名異實同,皆屬以指甲按切經絡之手法。然部分醫家將「攝」泛指更廣泛的按壓導氣技術,而「爪攝」則側重於針刺過程中的即時應用。

此手法體現中醫「以人治人」之調治理念,透過外力激發人體自癒機能,為針灸療法中的重要輔助技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