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轉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轉谷穴
出處與定位
轉谷穴為經外奇穴,首載於唐代《外台秘要》。其位置於胸側部,具體在腋前皺襞(腋窩前緣皮膚皺摺處)垂直向下,對應第三肋間隙之中點處。
主治功能
- 胸脅病症:主治胸脅支滿、脹悶不舒,此因穴位所在區域與肝膽經氣相連,能疏解局部氣機鬱滯。
- 脾胃失和:改善食慾不振、嘔吐等消化系統症狀,此穴可調和胃氣,助運化之功。
- 經絡痹阻:針對肋間神經痛,透過刺激此穴以通絡止痛,緩解循行區域之氣血壅塞。
刺灸方法
- 針刺:斜刺0.3-0.5寸,手法宜輕緩,以得氣為度。
- 艾灸:可選艾炷灸3-5壯,或艾條溫和灸5-10分鐘,以局部溫熱透達為效。
中醫理論延伸
轉谷穴雖屬經外奇穴,然其位近足少陽膽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之交會區域,故能協調兩經氣血。從臟腑辨證而言,胸脅脹滿多與肝氣鬱結相關,而此穴之刺激可輔助疏肝利膽;脾胃症狀則與中焦氣機升降失司有關,灸之能溫振脾陽。
配伍應用
臨床可配合期門、日月等鄰近穴位以增強疏肝理氣之效,或配伍內關、足三里調理胃氣上逆。其作用機理在於疏通局部經氣,間接調節相應臟腑功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