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轉脈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轉脈瘺,又稱轉脈瘻,是頸項部癰疽形成的瘺管。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四中記載:「頸部瘺有九種,狼瘺、鼠瘺、螻蛄瘺、蜂瘺、蚍蜉瘺、蠐螬瘺、浮疽瘺、瘰癧瘺、轉脈瘺,此頸之九瘺也」。
「轉脈瘺者,因飲酒大醉,夜卧不安,驚欲嘔,轉側失枕之所生也。」其始發,頸項濯濯,脈轉身如振,使人寒熱,其根在小腸。若頸項腫塊,日久成膿,潰流稀膿,難愈而成瘺。
相當於頸淋巴結核形成的竇道。
轉脈瘺的症狀
轉脈瘺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頸項部出現腫塊,逐漸增大,並且伴有疼痛。
- 腫塊表面皮膚發紅、腫脹,並且有滲液。
- 腫塊破潰後,流出稀薄的膿液,並且伴有惡臭。
- 患者還可能出現發熱、寒戰、頭痛、全身乏力等全身症狀。
轉脈瘺的治療
轉脈瘺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轉脈瘺的預防
轉脈瘺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,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
- 避免飲酒過量。
- 增強自身免疫力,提高抵抗力。
- 一旦出現頸項部腫塊,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