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紫雲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紫雲斑
紫雲斑為中醫溫病學之證候名詞,首見於《溫疫論補注》,指溫熱病過程中,邪熱深入營血,外發於肌膚所呈現之斑疹,其色紫赤,成片如雲狀,故得此名。此證屬發斑之一類,與「紫斑」證機相近,然色澤形態更顯深重,多預示熱毒熾盛、瘀血內結之危候。
病因病機
紫雲斑之形成,主因溫熱疫毒內蘊,或傷寒化熱入裡,邪熱燔灼營血,迫血妄行,溢於脈外,瘀滯皮下。其病位多在血分,涉及心、肝兩臟。熱毒壅盛則斑色紫赤,血瘀不散則斑成片狀;若兼氣陰兩傷,斑色可呈紫暗枯槁之象。
臨床特徵
- 斑色形態:斑疹密集成片,色紫如雲,按之不褪色,可分布於胸背四肢,嚴重者融合成大片。
- 兼見症狀:多伴高熱煩躁、神昏譫語、口渴引飲、舌質絳紫或有瘀斑、脈數或細澀等熱入血分之象。
- 病情演變:若斑色轉黑,提示熱極毒深;若斑疹驟退而神氣衰敗,多為正不勝邪之危兆。
鑑別要點
- 與陽斑區別:陽斑色紅活潤澤,屬熱毒外透之佳象;紫雲斑色紫滯,為熱毒瘀血交結之險證。
- 與陰斑區別:陰斑色淡紅或暗紫,隱隱稀疏,多屬虛寒;紫雲斑則鮮明紫赤,熱象顯著。
治法與方藥
紫雲斑治療當以清熱解毒、涼血化瘀為主,方選《溫病條辨》化斑湯(石膏、知母、玄參、犀角、甘草)合犀角地黃湯加減。若熱毒熾盛,可佐以紫草、大青葉、丹皮等增強涼血消斑之效;瘀血明顯者,加丹參、赤芍以活血散瘀。
古籍論述
《溫疫論補注》強調:「斑紫成片,熱毒錮結,急當涼血解毒,遲則內閉外脫。」指出紫雲斑為溫病重證,需及時救治,防其內陷生變。此證亦與《傷寒論》「陽毒」之「面赤斑斑如錦紋」病機相類,均屬熱毒血瘀之候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