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自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3-11-20

名詞介紹


自汗,是指人體不因勞累、不因天然及穿衣過暖和服用發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而言。本症首見於《傷寒論[1]·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》,謂之“自汗出”。《三因[2]方》載為:“無問昏醒,浸浸自出者,名曰自汗”。本症只討論全身自汗,局部自汗(如“頭汗”、“手足汗[3]”等)及“絕汗”均另立專條。

自汗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,多由內外因素引起。內因主要包括氣虛[4]陽虛、陰虛[5]血虛、痰濕[6]熱毒等;外因主要包括感受風寒風熱暑濕邪氣

自汗的臨床表現主要有汗出不止、汗出惡風、周身痠楚、時寒時熱、舌苔薄白、脈緩等。

自汗的治療應根據不同病因、病機進行辨證施治氣虛自汗補氣固表,可用補中益氣湯玉屏風散等;陽虛自汗溫陽固表,可用金匱腎氣丸附子理中湯等;陰虛自汗宜滋陰降火,可用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;血虛自汗宜養血固表,可用四物湯歸脾湯等;痰濕自汗宜化痰祛濕,可用二陳湯三子養親湯等;熱毒自汗宜清熱解毒,可用銀翹散桑菊飲等。

自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宜清淡,不宜吃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  2. 生活要有規律,避免熬夜、勞累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注意保暖,避免受風寒。
  5.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如果自汗症狀較為嚴重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
參考資訊


  1. 傷寒論(中醫學術語)_百度百科

  2. 三因_360百科

  3. 你为什么手足汗出明显,到底怎么了? - 知乎 - 知乎专栏

  4. 氣虛體質_百度百科

  5. 陰虛補腎:最滋陰補腎的10種食物 - 康途健康百科

  6. 清熱利濕、消腫解便!痰濕體質飲食調養指南 - 早安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