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卒癲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卒癲
卒癲為中醫經外奇穴之一,首見於唐代孫思邈所著《千金要方》。其定位與主治功能,歷代醫籍略有記載,後世《經外奇穴圖譜》亦收錄此穴,明確其歸類。
穴位定位
據《千金要方》所述,卒癲位於「陰莖上宛宛中」,即陰莖根部上方凹陷處。後世考證指出,此穴應在陰莖與恥骨聯合交接之凹陷部位,而非陰莖頭端。此定位符合「宛宛中」之描述,亦與臨床施灸之實際操作相符。
主治與療法
卒癲主治「卒癲」之症,即突發性癲證或昏厥,屬急症範疇。《千金要方》載其療法為直接灸法,施灸三壯,並以「小便通痛」為奏效之徵。此療法可能通過刺激任脈或局部經絡,調暢氣機、開竅醒神,以緩解急性神志異常。
理論基礎
從經絡學說分析,陰莖周圍為任脈、足厥陰肝經所過。卒癲穴近於任脈之「曲骨穴」附近,而任脈為「陰脈之海」,與腦、心神密切相關;肝經主疏泄,與情志調節相繫。刺激此穴或可調和陰陽、疏肝醒腦,故用於癲證之急候。
歷史沿革
此穴之記載反映唐代以前對急症處理的經驗總結,體現中醫「以痛為腧」的取穴原則。後世雖少見深入論述,然其定位與治法仍為針灸學中特殊穴位之例證,具備文獻與臨床研究價值。
(註:本文基於古籍記載及中醫理論闡釋,未涉及現代醫學觀點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