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丹鼎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丹鼎
丹鼎為中醫與氣功學術語,乃「丹田」之異名,泛指人體內蓄藏精氣神之關鍵部位。其概念源自道家煉養理論,後融入中醫經絡學說,視為生命能量匯聚與轉化之樞紐。
丹鼎之定位與分類
中醫傳統將丹鼎分為三處,合稱「三丹田」:
- 上丹田(泥丸宮):位於兩眉間印堂深處,與腦髓相通,主司神識、思維,為元神所居。
- 中丹田(絳宮):位於膻中穴區域,主氣血運行,與心肺功能相關,統攝宗氣。
- 下丹田(氣海):臍下三寸(關元穴附近),為先天精氣貯藏之所,與腎氣、命門相繫,乃煉精化氣之根本。
丹鼎與中醫理論之關聯
丹鼎之作用與「精、氣、神」三寶密切相連:
- 精:下丹田為藏精之府,腎精充盈則生命力旺盛。
- 氣:中丹田主氣機升降,與宗氣生成及十二經脈氣血輸布相關。
- 神:上丹田為神明之宅,調攝精神活動,與「心主神明」之說呼應。
道家修煉強調「守一存神」,即透過意守丹鼎(尤以下丹田為要),導引內氣周流,達到煉精化氣、煉氣化神之境。此理論與中醫「恬惔虛無,真氣從之」的養生觀相通,皆重視內在能量之和諧運化。
丹鼎於經絡學之體現
丹鼎所在多為任督二脈要穴:
- 下丹田涵蓋關元、氣海等穴,屬任脈,為「陰脈之海」,統攝一身之陰血。
- 上丹田與督脈百會穴相應,督脈為「陽脈之海」,主導陽氣升發。
透過小周天功法(任督循環),可調和陰陽,促進丹鼎間氣機交泰,此即《黃帝內經》「提挈天地,把握陰陽」之具體實踐。
綜言之,丹鼎不僅是氣功修持的核心概念,更體現中醫「形神合一」的整體觀,其理論深植於經絡、臟象及養生學之中,為傳統醫學文化之重要範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