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壓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壓法

定義與源流
壓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最早記載於《諸病源候論·目暗不明候》,屬按壓類手法。其操作以手指、手掌或尺骨鷹嘴突為施力點,垂直向下施加持續壓力,作用力較「按法」更為深透,適用於肌肉豐厚之處,如腰背、臀部及下肢等部位。

操作要領

  1. 施力方式:以指腹、掌根或尺骨鷹嘴突緊貼體表,由淺至深緩緩加力,維持穩定壓力約5–10秒,後漸減力道。
  2. 力度控制:需依患者體質與部位調整,以產生痠脹感為度,避免突發暴力。
  3. 方向與節奏:垂直向下施力,配合呼吸節奏,於呼氣時加深按壓。

作用機理
壓法透過外力刺激經絡與腧穴,具有以下功效:

  • 行氣活血:促進局部氣血運行,改善瘀滯。
  • 舒筋止痛:鬆解肌肉痙攣,緩解筋脈拘急。
  • 調和臟腑:深壓背俞穴可間接調節相應臟腑功能,如壓脾俞助運化、壓腎俞益腎氣。

臨床應用

  1. 筋骨病症:如腰肌勞損、肩頸僵直,常配合㨰法、揉法使用。
  2. 氣滯血瘀:針對跌撲損傷之局部腫痛,可搭配拔罐以增強化瘀之效。
  3. 特定穴位:如環跳穴壓法治療坐骨神經痛,或於足三里施壓以健脾和胃。

與按法之異同
壓法與按法同屬按壓類手法,然壓法力度較沉、作用時間稍長,且多針對深層組織;按法則力道輕柔,偏重於穴位點按與氣機調節。二者常交替運用,如《醫宗金鑒》所述:「按而留之,壓而深之」,互補其效。

附:尺骨鷹嘴突壓法
為壓法之特殊技法,以肘部鷹嘴突為接觸點,適用於臀部梨狀肌或大腿外側等肌肉厚實處,具強效鬆解黏連之功,然需精準控制力度以防骨突挫傷。

(本文基於中醫典籍與手法理論編撰,未涉及現代醫學建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