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壓舌板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壓舌板為中醫診療器械之一,主要用於咽喉部位之檢查與治療。其形制與材質多元,依臨床需求可分為兩大類:
一、烙法專用壓舌板 此類多為銅製,形略彎曲或呈直形,乃配合中醫傳統烙法而設計。當治療喉瘤(類似現代之喉部腫瘤)、乳蛾(即扁桃體腫大或化膿)等症時,醫師持此器械壓住患者舌體,一則使喉關暴露,二則保護舌部與下唇免受烙鐵高溫灼傷。銅材質之選用,除因其導熱性利於術前預熱消毒外,更暗合中醫「金克木」之理——喉屬肝木所主,以金屬器械鎮之,可輔助抑制病邪亢盛。
二、診查用壓舌板 此類形制較前者窄長,材質涵蓋銀、骨、角牙、竹等。銀製者常見於清代宮廷醫案,取其「銀能驗毒」之特性,可輔助辨識咽喉癰疽是否蘊毒;骨角牙製者多見於民間,因材質溫潤不易驚擾患者「少陽相火」;竹製者則取其輕靈之性,符合「治上焦如羽」的治療原則。使用時輕壓舌面三分處(對應上焦區域),使喉關、懸雍垂等結構顯露,方便觀察喉部色澤、形態及分泌物性質,為辨別風熱襲肺、脾胃濕熱上蒸等病機提供依據。
在中醫理論體系中,壓舌板之運用暗藏經絡思維。按《靈樞·經脈》所述,舌下絡脈屬心脾兩經所繫,故壓舌力道需「舉而不滯,按而不傷」,過重則阻遏經氣,反令喉部氣血壅滯。明代《外科正宗》更記載特殊手法:檢查乳蛾時當「先壓舌根,次探喉核」,此與現代醫學觸診原理暗合,體現中醫器械使用之精微。
此器械雖形簡,然於喉科辨證中具樞紐地位。如見喉關紅腫伴粟粒狀突起,壓之痛引耳竅,多判為「風火喉痹」;若喉核腫大如蠶蛾,壓之滲膿血,則屬「爛喉蛾」範疇。清代《喉科指掌》特別強調,壓舌時須同時觀察患者「齦交穴」(上唇繫帶)有無充血或顆粒,此為辨別疫癘之邪的重要佐證,展現中醫整體診察的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