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壓推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壓推法

壓推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屬按壓類技術,主要運用於背部脊柱區域,透過對特定棘突的按壓與滑動刺激,以調理臟腑機能、疏通經絡氣血。其操作核心在於「壓」與「推」的結合:施術者以拇指指腹或掌根緊貼患者背部,沿脊柱棘突左右滑動探查,尋得壓痛點或結節後,以垂直深層力道持續下壓,並配合小幅度的橫向推撥,使力透達深部組織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1. 經絡學說:脊柱為督脈所行,旁開1.5寸為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,分布五臟六腑之背俞穴。壓推法直接作用於此,可激發陽氣、調節相應臟腑功能。
  2. 痛點與疾病關聯:中醫認為,脊柱棘突壓痛點多與內臟病變相應。如瘧疾患者常見大椎至至陽段棘突壓痛,脾胃虛寒者則於脾俞、胃俞周圍出現硬結。

臨床應用

  • 治瘧疾:傳統以壓推大椎、陶道等穴為主,配合提捏法發汗解表,驅邪外達。
  • 臟腑調理:按壓肝俞、膽俞可疏泄肝鬱;推按心俞、厥陰俞能寧心安神;針對腎俞施術則可溫補下元。
  • 筋骨病症:用於胸椎小關節紊亂,透過壓推復位棘突偏歪,緩解背部板滯疼痛。

手法要領

  • 力度控制:需依患者體質調整,以「得氣」(局部酸脹感)為度,避免暴力按壓。
  • 方向與節奏:推撥時順肌肉紋理橫向施力,配合患者呼吸節奏,呼氣時加深按壓。

此手法融合「以痛為腧」與「經絡辨證」原則,兼具診斷與治療作用,為中醫外治法中具代表性的實用技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