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牙槽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牙槽風
牙槽風為中醫病名,首載於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四,屬齒科疾患之一。其症初起以齒痛難忍為主要表現,繼而牙根周圍肌肉浮腫,色呈紫黑,甚或出血;若遷延不治,則局部潰爛化膿,散發穢臭。此病多因陽明經(足陽明胃經與手陽明大腸經)痰濕鬱久化火,或外感毒邪內蘊,循經上攻齒齦所致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牙槽風與「陽明火毒」關係密切。陽明經多氣多血,若飲食不節、過食辛辣厚味,或情志鬱結化火,皆可導致胃腸積熱,痰火壅滯。火毒上炎,燔灼齒齦,腐肉敗血,遂發為牙槽風。此外,外感風熱邪毒,或牙齒局部損傷染毒,亦可能誘發此症。
臨床表現
- 初期:齒痛劇烈,痛處固定,咀嚼時加重,或伴牙齦紅腫。
- 中期:牙根肌肉腫脹隆起,色轉紫暗,觸之硬痛,甚則出血滲膿。
- 後期:腫處潰破,流出腥臭膿血,齒牙鬆動,或伴頜下淋巴結腫大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「清熱解毒、瀉火消腫」為主,兼顧化痰散結。
- 內治:
- 初期可選用五味消毒飲(金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天葵子)加減,以清解熱毒。
- 若胃火熾盛,見口渴、口臭、便秘者,宜合用清胃散(黃連、升麻、生地、丹皮、當歸)瀉胃涼血。
- 痰火膠結者,可佐以黃連溫膽湯或二陳湯加黃芩、梔子,以化痰泄熱。
- 外治:
- 腫痛未潰時,可用冰硼散或玉匙散外敷,以清熱止痛。
- 已化膿者,需配合提膿祛腐之品,如九一丹局部用藥。
相關鑑別
牙槽風與骨槽風(類似西醫之頜骨骨髓炎)症狀相近,然骨槽風病位更深,多侵及頜骨,症見腮頰漫腫硬痛,牙關緊閉,病程纏綿難癒,兩者需詳加辨證。
補充說明
古籍中亦提及此病預後與正氣盛衰相關:若患者氣血充足,治療得當,膿出腫消則癒;若正虛毒盛,可能轉為慢性,甚則傷及骨質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