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牙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牙叉
病名。指牙根分叉處腫脹疼痛,色紅灼熱,甚則牙關緊閉、飲食困難之證候。見於《雜病源流犀燭》卷二十四,載:「牙叉生於牙根叉中,齒不能開,牙關緊閉……此症初起勢甚,至夜尤甚。」其病因病機多與陽明經火毒上衝有關,或因胃火熾盛,循經上炎,蘊結於牙齦;或因外感風熱邪毒,內傳陽明,與內火相搏,發為腫痛。
辨證要點:
- 局部見牙根叉處紅腫高突,按之痛甚,或伴牙齦出血。
- 全身或見發熱、口渴、口臭、便秘、舌紅苔黃、脈洪數等陽明實熱之象。
- 夜間疼痛加劇,乃因陰血夜行,與熱毒相搏,氣血壅滯更甚。
治法:以瀉火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
- 內治:
- 若胃火熾盛,方選清胃散(《蘭室秘藏》)加減,主以黃連、升麻、生地黃、牡丹皮等清瀉胃火、涼血消腫。
- 若火毒壅盛,波及營血,可選黃連解毒湯(《外臺秘要》)合五味消毒飲,加強清熱解毒之力。
- 若兼便秘,可佐大黃、芒硝通腑泄熱,使火毒下導。
- 外治:
- 初起未潰,可用冰硼散外吹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。
- 若膿成,當以刀針刺破排膿,繼用金黃散外敷,促其癒合。
相關鑑別:
- 骨槽風:病位深在頜骨,病程較長,潰後難斂,多屬陰寒凝滯或餘毒未清,與牙叉之陽明火毒證有別。
- 牙癰:泛指牙齦癰腫,範圍較廣,而牙叉特指牙根分叉處之局部病變。
此症急重者,若失治誤治,恐火毒內陷,故當及早清解,以防變證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