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牙疔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牙疔風
病名:牙疔風,見於《喉科新法》,屬中醫外科及喉科範疇,為牙齦疾患之一。
病因病機:本病多因胃經火毒熾盛,循經上攻,蘊結於牙齦所致。胃經循行過齒齦,若飲食不節、過食辛辣厚味,或情志鬱結化火,皆可導致胃火內熾,火毒上炎,發為牙疔風。
症狀表現:
- 初起可見寒熱交作,牙齒疼痛劇烈,局部瘡形如粟,色紅紫而堅硬。
- 若火毒熾盛,可致麻木漫腫,波及腮頰,甚則神昏,此為重症,提示毒邪內陷,病情凶險。
治療原則:以清胃瀉火、解毒消腫為主。
- 內治:
- 初起可急服六神丸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。
- 繼服清胃散加減,方中以黃連、升麻清胃瀉火,生地、丹皮涼血解毒,當歸活血,佐以金銀花、連翹等增強清熱解毒之效。若腫甚,可加蒲公英、紫花地丁;痛劇者,加延胡索、白芷。
- 外治:可配合局部吹藥,如冰硼散或錫類散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斂瘡。
鑒別要點:
牙疔風需與牙癰、牙宣等相鑒別。牙癰多為牙齦局部膿腫,疼痛局限;牙宣則以牙齦萎縮、牙根暴露為主,病程較長。而牙疔風起病急驟,瘡形堅硬,且易伴隨全身症狀,如寒熱、神昏等。
預後轉歸:
若及時清解火毒,多可痊癒;若失治誤治,火毒內陷,可能導致疔毒走黃,甚則危及生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